首先,梵色并不是颜色color的一种,而是图案pattern(分色/花型,你想叫啥都行,总之就是布偶猫身上重点色的分布范围形成的不同分类,为了方便理解我在所有的文章中都用“图案”一词来表述)的一种。因为梵色布偶身上几乎没有重点色分布,接近全白,所以ta不像常见的布偶一样会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变“黑”。这也是部分家长喜欢梵色布偶的原因。
<hr/>其次,梵色到底是双色的一种还是单独的一种图案。
在CFA品种简介中,原文“The Ragdoll cat is carefully bred to produce large affectionate animals in three patterns, two with white (mitted and bi-color) and one with no white (colorpoint).”这里只提到了三种图案,两种加白的(手套和双色),一种不加白的(重点色,全身没有白色部分)。
而在繁育标准(Breed Standard)中,又把梵色单独列了出来,把梵色列为和重点、手套、双色同级的图案进行说明,且在品种颜色目录中也有单独代码,所以我倾向认为梵色是一种单独的图案,这也是目前大多数人认可的说法。
<hr/>梵色布偶到底是否是被认可的布偶?
在CFA里,梵色是被认可的布偶,可以参赛,有单独的代码和比赛说明;
在TICA里,没有对梵色进行单独的说明,可认为涵盖在双色中,至于比赛嘛,未曾见过有梵色猫咪参赛,因为没有比赛的意义了(扣分严重)。
在国内协会,ICE是认可梵色布偶并允许参赛的。
<hr/>梵色布偶的产生:
简单说明:布偶是重点色猫咪,身上有了白色部分后形成了手套、双色、梵色(白色部分依次变多)。梵色就是身上白色部分过多的布偶猫。
在繁育中, 真双、中高白、梵色的种猫之间相互搭配都可能会生出梵色的布偶猫。(想了解更多请自行搜索布偶猫繁育搭配表,此处不放图片了)
因为我们猫舍的种猫大多都是真双和中高白,所以梵色、重点色、手套色和双色的布偶猫在猫舍幼崽过程中都会产生。
因为梵色布偶白色部分很难控制,重点色缺失是家常便饭,且很少客人了解梵色的产生和存在,销路也并不好,所以很多猫舍并不喜欢繁育梵色布偶,这也是客观情况。(重点色也同样。)
<hr/>梵色布偶到底长啥样?看CFA品标:
VAN PATTERN:
points: point color restricted to ears, tail and mask. Ear and tail color dense and clearly defined, with minor white spotting allowed. Mask may be limited to upper part of mask which may show gradual fading of color.Body, legs and feet: pure, glistening white; minor spotting allowed. Nose leather and paw pads: pink.Penalize: more than twenty percent color on body. Disqualify: total absence of point color on head or tail.